7月11日,记者自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获悉,根据我市历年中晚稻病虫发生规律,结合早稻病虫发生实况、耕作栽培特点、气象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,预计我市今年下半年水稻、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总体偏重发生,注意加强防控。
▲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病虫害监测调查。
今年我市早稻种植面积233.26万亩,中稻种植面积160万亩,晚稻预计种植面积250万亩。预计,今年下半年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总体偏重发生,其中二化螟大发生;纹枯病偏重发生;稻飞虱偏重发生;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;稻瘟病中等发生;稻曲病中等发生;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轻发生;稻蓟马、稻秆潜蝇、稻胡麻叶斑病、稻蝗等在局部地方将有不同程度的发生;草地贪夜蛾在玉米上中等发生。目前,我市中稻种植面积大,单、双季稻混栽面积大,栽插期不整齐、桥梁田多,有利于迁飞性害虫迁移和螟虫辗转为害;水稻主栽品种以优质稻为主,长势旺盛、田间荫蔽,易形成适温高湿的田间小气候,同时这些优质稻大部分品种病虫抗性不强,有利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。
▲植保无人机开展病虫害防治作业。
据气象部门预报,预计7月至8月降雨量为120~180毫米,和常年同期相比,偏少2—4成左右;雨季结束后,有持续高温热浪天气,盛夏高温日数45天左右,较常年偏多5—6天,大部地区有气象干旱发生。有1—2个登陆台风影响我市,强度重于常年。有利于稻飞虱、二化螟等害虫的发生危害。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建议,应融合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,助力化学农药减量增效,促进农业绿色发展,扛牢保障粮食安全责任,奋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。
(全媒体记者胡亚华)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